格氏,酯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么?

可以反应。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格氏试剂进攻羰基,烷氧基离去得到酮。控制低温和用量有时可以使反应停在这一步。如果不加控制会进一步亲核加成得到叔醇。最终生成的产物是3级醇完全反应生成叔醇的然而通过下面的方法可以控制反应进程得到酮用乙酸甲酯和氯化丙基镁反应为例。生成物是酮。当然酮可以进一步反应得到叔醇。酮的活性比酯高,所以大部分时候只能合成叔醇。首先格氏试剂进攻羰基,烷氧基离去得到酮。控制低温和用量有时可以使反应停在这一步。如果不加控制会进一步亲核加成得到叔醇。扩展资料在有酸或有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醇。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不完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趋于完全。原因是因为碱能中和水解反应产生的羧酸,使反应完全进行到底。酯是中性物质。低级一元酸酯在水中能缓慢水解成羧酸和醇。酯的水解比酰氯、酸酐困难,须用酸或碱催化。许多天然的脂肪、油或蜡经水解可制得相应的羧酸,油脂碱性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就是肥皂,酯的醇解反应是酯中的烷氧基被另一醇的烷氧基所置换的反应。反应须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此反应常用于从一类酯转变成另一类酯。酯可被催化还原成两分子醇,应用最广的催化剂是铜铬氧化物,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分子中如含有碳碳双键,可同时被还原。此反应广泛用于油脂的氢化。酯与格氏试剂反应,可合成具有两个相同取代基的三级醇。酯主要由羧酸与醇直接反应制得:这一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时速率很慢,在酸的催化下可大大加速。酯化反应是一个平衡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率,常用共沸蒸馏或加脱水剂(浓硫酸等)把反应生成的水去掉,也可在反应时加过量的酸或醇格氏;适度加热将生成的酯蒸出,使反应向产物方向移动。酯还可用酰卤或酸酐与醇反应,或由羧酸盐与卤代烃反应制得。

1、格氏试剂的制备

格氏,酯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么?

将干燥的镁粉(40g, 4.94mol,1.17equiv.)和几粒I2加入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并通过抽真空、通氮气的条件下,排除反应装置中的空气。加入无水乙醚(130mL)和少量的碘甲烷(5mL),待反应中无水乙醚的回流消失后,再滴加剩下的碘甲烷(50mL, 150g,0.8mol, 1.9equiv.)和无水乙醚(350mL)。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2h后,升高反应温度并回收无水乙醚,带反应温度达到80℃,停止反应,得到格式试剂。

格氏,酯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么?

2、反应实例

格氏,酯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么?

待上述格式试剂冷却到64℃后,将N-Benzylphthalimide(33g,0.14mol)无水甲苯溶液(250mL)滴加到格式试剂中,并将反应温度维持在64℃。滴加完毕后,升高反应温度并回收溶剂,当温度达到110℃时,停止回收溶剂。继续反应3h后,再回收剩下的溶剂。

3、后处理

待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加入无水正己烷(500mL),抽滤得到滤液,得到2-Benzyl-1, 1, 3, 3-tetramethylisoindoline晶体(9.7g, 27%)。将所得粗产品,在甲醇中进行重结晶,得到无色2-Benzyl-1,1,3, 3-tetramethylisoindoline晶体(7.8g,21%),mp 61-62℃(lit., 63-64℃)。

题主是问“关于学的最是什么?”吧?这个问题没人回答么?我是个医生,那我说两句吧。

解剖学是个很庞大的学科,因具体情况不同,所谓的权威书籍也就不同。在临床上,因为每个人从事的具体专业(专科)不同,眼里的权威书籍也不同。一个应该不难理解的例子,外科大夫眼里的权威著作和内科医生眼里的权威著作肯定不一样,换了影像科医生眼里,又是另一个权威书籍了。

另外,这个还和医生(读者)的具体水平有关,年轻医生眼里的权威著作和高年资医生眼里的权威书籍肯定不一样,不是医生的普通读者和专业医生看来又不会一样。这些都好理解吧?

再一个,一般来讲,每一本能流行起来的解剖学书籍(比如说能出第好几版的著作),往往都有其特色,或者说侧重点。解剖学这门学问太大了,到今天已经发展的堪称真正是浩若烟海无边无际,没有那一本或者哪一部(套)书能面面俱到,所以,说权威不权威,还得先看你具体需要什么知识了。

上面是泛泛而论,然后说一下我推荐的解剖学书籍吧。

如果没什么特别要求,我经常的、一般的都会推荐国家统编医学院校大学本科教材中的解剖学书籍,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现在最新版都是第九版。其实严格意义上讲,《组织学与胚胎学》和《医学细胞生物学》这两本教材也属于解剖学的范畴。作为国家级统编教材,其权威性(至少在中国大陆)是绝对没的说的。

最后,还有一本我读着的解剖学书籍,就是《格氏解剖学、临床实践的解剖学基础》,我现在看着的是第41版,是中文版的。《格氏解剖学》被称为“解剖学圣经”。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一个半世纪之前,到现在已经是四十多版了,据说42版的英文版已经出来了。这么多年这么多次的出版史,足以证明这本书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和权威性了!

好了,就说这些吧。供题主和大家参考,谢谢悟空问答邀请,抛砖引玉,欢迎斧正,感谢阅读,期待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7日 上午2:50
下一篇 2022年5月27日 上午2: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