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清宫剧和的区别,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格格和公主是一个意思,但是两者虽然都是对针对皇族女性的称谓,但是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格格,满语,是小姐的意思,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仿明制,开始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而“格格”这个称呼则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相对于格格一词,公主的称谓可谓由来已久,在中国,周朝时期,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则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中国封建社会李朝历代都对公主有着自己的一套制度,从唐朝以后开始,公主一般专指帝王之女,或者背负和亲任务的宗室之女,如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就是宗室之女。
清朝的公主跟格格有什么区别?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清朝是存在格格和公主两种对皇室成员女性的称呼。
这两种称呼在清朝并不是全部时期都存在,格格存在的更久一点,公主是在清朝入关后
才有的。
而公主是可以称之格格的,但是格格不一定称为公主,显而易见公主的权利更大,身份
更加高贵。
在最初的时候,清朝宗室的后代,另外一些贵族的后代都可以称之为格格。
比如说吴三桂虽然不是皇族,但是因为被封为异性王,算是清朝的贵族,所以吴三桂的
女儿也可以成为格格。
不过吴三桂等汉人异性王很快被削藩消灭掉了,所以汉人格格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满
族一直存在着格格的称呼。
另外当时清朝一直对蒙古存在拉拢的政策,清朝整个朝代蒙古地区都存在格格,就是对
蒙古贵族女儿的一种称呼。
我们在影视剧中听到的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成为格格没错,但是严格来讲其实当时应该
成为公主。
清朝入关前是没有公主的称呼的,只要是王公贵族的女儿都是叫格格,一般寓意是“小
姐”的意思。
而到了清朝入关后,学习汉人的文化,后来也有了公主的称呼,不过只是对清朝君主女
儿的称呼。
而格格这个词也并未有对君主女儿废弃,一般不是正式场合也可以使用。
从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公主肯定要比格格权利大,而且更加高贵。
因为公主势必是君王的后代。
而清朝的公主也分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一般皇后的女儿可以称为固伦公主,一般妃
子的女儿只能称为和硕公主,有些皇族的女儿也可以册封为和硕公主。
格格、公主、有什么不同?
格格是爱新觉罗家族女儿的称谓。她们也有各自的封号和等级,等级最高的当然是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按清朝的制度规定,中宫皇后所生女封为固伦公主(国公主),品级视同亲王;妃嫔所生女和中宫皇后抚育的宗室女,封为和硕公主,品级视同郡王。亲王至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统称为格格。
格格是满语,汉译为“小姐”或对女子的尊称。格格共有五等:亲王福晋所生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品级视同郡王福晋;郡王福晋所生女称多罗格格,即县主,品级视同贝勒夫人;贝勒夫人所生女称多罗格格,即郡君,品级视同贝子夫人;贝子夫人所生女称固山格格,即县君,品级视同奉恩镇国公夫人;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夫人所生女称格格,即乡君,品级视同镇国将军夫人。亲王侧福晋所生女降二等为郡君;郡王侧福晋所生女降二等为县君;贝勒侧室所生女降二等为乡君。五等格格都要在许婚之后报宗人府,审查合例后由礼部奏请授封。已封者,不随其父升降。
凡爱新觉罗家族中女儿未列入五等格格者均称为宗女,不授封,有给俸、不给俸两种待遇。贝子侧室所生女给五品俸,入八分公侧室所生女给六品俸,不入八分公以下女不给俸。
为了体现阴阳和谐,也介绍一下格格的丈夫。满语均称之为额驸,即汉语之“驸马”、“姐夫”之意,大家看看皇家女婿们的品级是不是和他们的妻子同级,有的都没有工资的…
额驸品级视其所娶的公主、格格的品级而定:娶固伦公主者为固伦额驸,品级视同固山贝子;娶和硕公主者为和硕额驸,品级视同超品公;娶郡主者为郡主额驸,品级视同武职一品;娶县主者为县主额驸,品级视同武职二品;娶郡君者为郡君额驸,品级视同武职三品;娶县君者为县君额驸,品级视同武职四品;娶乡君者为乡君额驸,品级视同武职五品。近支王公格格额驸封授给俸;远支王公格格额驸只封虚衔,不给俸。额驸本人之爵秩优于应得品级者,仍从原爵。格格故去,额驸另娶者,革除额驸品级。
特殊例子
上图荣寿固伦公主
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一般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册封为固伦公主,但也有例外。康熙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乾隆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都是因为得到皇帝的特别喜爱才受此封号。慈禧太后对恭亲王奕䜣恩宠有加,咸丰十一两宫皇太后宣布将恭王长女抚养于宫中,晋为固伦公主,光绪年间公主晋封为荣寿固伦公主,赐乘黄轿,赏食公主双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