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意思是:整个儿是什么意思,完整的。一、基本释义【húlún】整个,完整的,引申为含糊,糊涂。3、常用成语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4、应用①大蟒蛇将食物囫囵吞枣般咽下,没有经过任何的咀嚼。②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慢慢做,否则欲速不达。③学习要靠平时的慢慢积累,不要到最后情急之下囫囵吞枣,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囫囵吞枣的: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不是静悄悄的看,而是将书中的文章大声念出,并且,他从来都不会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有一天他受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在聊天的时候,有一个人感慨地说:“世上很有两全其美的事,比如说梨对牙齿好,可是伤胃,而枣子能健胃,可是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可是这个大声读书的人,为了表现聪明就反驳说:“这简单啊,吃梨的时候不要吃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的时候用吞的就不会伤牙。”于是他就拿起枣子直接吞下去。
囹圄,囫囵分别是什么意思?
囹圄: 囹圄也作:“监牢”。身陷囹圄(是指被关进监牢。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久禁囹圄。 典故出处 囹圄:原意义就是监牢的意思,出自《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后又引伸出束缚、困难的意思。 囹圄亦为监狱,“监狱”这一名词在中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到了封建社会以后,监狱的称谓就有了进一步变化,秦朝的监狱称之为“囹圄”。 成语拓展 陷身囹圄 xiàn shēn líng yǔ 〖解释〗囹圄:牢狱。指被关进监牢。 〖出处〗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示例〗此次奉令北移,突破亲日派阴谋袭击,力竭负伤,~。(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讲话》) 2.草满囹圄 cǎo mǎn líng yǔ 〖解释〗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出处〗《隋书·刘旷传》:“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囫囵:整个儿。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含义 囫囵:整个儿。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然后吐出核来。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朱子语类》卷三四:“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囫囵,一本作“鹘沦”。元汤式《一枝花·自省》曲:“想思梦不觉,囫囵谜难猜。”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若早知你这般圈缋,那般局段,急抽身不囫囵。”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
囫囵吞枣简短的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
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扩展资料:
成语: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作者: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
近义词: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1、生吞活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ēng tūn huó bō,原意指生的吞下去,活的剥开来(贝壳类),形容那时人类还过着野兽的生活;比喻对别人的经验、理论、方法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也指生拉硬扯。
2、不求甚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qiú shèn jiě,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反义词: 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1、细嚼慢咽,拼音:xì jiáo màn yàn,解释: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先强调的是饮食过程中的从容,也是养生之必需。其次,在孔子的那个时代追求精细,也是一种合乎营养学的饮食平衡。
2、融会贯通是一个成语,读音是róng huì guàn tōng,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都可形容在学习上能够领会;理解。但融会贯通的语义范围比“举一反三”大;指将各方面知识都能汇聚起来;得到透彻理解。而“举一反三”只是反映由一类事物推得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