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熊,作为馒头故乡山东的一只子弟熊,我必须来答一答这个问题?。
馒头起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我认为准确的说法是:馒头的出现,是小麦自西向东,从北往南传播的结果。
一、要想了解馒头的历史,首先要从小麦的传播说起小麦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它有多重要?我们就看看他在东西方的代表作——馒头和面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就可见一斑。
小麦起源于西亚,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小麦遗迹大概在距今4000至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山东地区:
甘肃西山坪(距今4800年)甘肃东灰山(距今5000~4000年)陕西赵家来(距今4400~4000年)山东赵家庄(距今4600~4300年)山东两城镇(距今4600~4200年)山东六甲庄(距今4600~4000年由此可见从西方而来的小麦,极有可能通过多条途经,首先扎根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和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至于究竟是通过哪种途径,有学说认为是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也有学者认为有可能通过蒙古草原,甚至沿我国东南沿海从海路而来。
不管原产于西亚的小麦是通过西域商人,还是藉由东海水手“偷渡”而来,我们只要知道小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地点大概率就是西北和华东,从地理上来说,都是妥妥的北方。
小麦在进入中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在山东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战国时期才开始向中原地区扩张,在汉代又进一步向西和向南开疆拓土。
随着历史动荡,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又把小麦从北方带到了南方。比如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逃难的百姓大规模的南迁,同时也把小麦带到了江南地区。又如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导致了更多的百姓从北方迁居南方,进一步推动了小麦在南方的大规模种植。
至此,小麦完成了自西向东,自北往南的传播。
二、馒头的起源,要看小麦加工技术的发展史在古代中国,最常见的烹饪手法是蒸和煮,小麦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我国先民烹饪小麦和大米、小米一样,都是“粒食”,也就是做成粥和饭,并无“面食”一说。
直到东周时期石磨的出现,把小麦的粉碎加工技术推向了历史的全新高度,才拉开了小麦“面食”的序幕。此时的面食统称为“饼”,东汉刘熙所著《释名》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同时也提到了“蒸饼”,也就是如今馒头的雏形。
西晋束皙作《饼赋》,写到“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这是“馒头”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录中。
《晋书·何曾传》记录了何曾“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大家品一品这“蒸饼上坼作十字”,不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开花馒头吗?
当然,除了这些文字记录,历史上关于馒头还有许多民间传说。
三、馒头起源于南方的误解,要从诸葛孔明和“蛮头”说起明朝郎瑛所著《七修类稿》有云:
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后回到泸水,突然风浪大作蜀国军队无法渡河,似有鬼神作祟。
诸葛亮正疑惑时,孟获前来谏言“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原来是要用蛮族战俘的人头和牛羊牲畜作为祭品,才能平息泸水冤魂的怨念。
但此刻班师回朝的诸葛亮不愿再造杀孽,于是命令随军的厨子宰杀牛马作为肉馅,塞进面团里,做成人头的形状,蒸熟之后作为祭品献祭泸水冤魂。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蜀国大军才得以渡过泸水,凯旋归蜀。
自诸葛孔明用“蛮头”祭祀时起,这种内含肉馅的蒸面制品就成了宴会祭享的常客。西晋束皙所作《饼赋》写到“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就是说的一年之初用馒头祭祀,祈祷风调雨顺。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馒头起源于南方的说法,就是从诸葛亮发明“蛮头”这个故事流传开来的。可惜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只在一些笔记中有所提及,如宋朝的《事物纪原》和清朝的《谈征》等。
尽管武侯很有可能是“馒头”这个词的发明者,但馒头这种食物在三国时期前就已经出现了,并不是从蜀国发源并传往北方的。
结论综上所述,馒头的出现必然是紧随小麦传播的脚步,从西亚远道而来,在东方牢牢扎根,并随着磨面技术的逐步完善,从小麦的历史优势产区山东,开始了自己的南下扩张之旅。
经过数千年的努力,馒头如今也随着小麦一起,达到了傲视百谷的高度,与米饭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食双雄。
我是大熊吃不胖胖胖胖,一个深耕食品安全领域8年的科研?,日常工作涉及到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标准制定、风险评估、方法开发等内容。除了专业科普文章外,我还会经常发布零食测评、营养分析、美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