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我国古代一部记述远古志怪的书籍山海经山海经。早在《汉书.艺文志》里,已列入《数术略.形法类》之中,总十三篇。
此书最初见於《史记.大宛传论》,但该论未言谁人所作。《山海经》今本共十八篇,卷首有汉刘秀(即刘歆)校上奏,称为“夏禹”、“伯益”所作,因史考难证,故不可信之。
据近代史学者对《山海经》“ 怪籍”的论证,该书大约成书於战国时代,又经秦汉两朝,书文有所增删。《山海经》书中内容虽然记述了各地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医巫、原始风俗等,但是往往又参杂了怪异现象,因此其保存了远古的神化传说和史地文献材料是甚多的。
其实《山海经》的“作者”已“古记古远”,后又经历代文人多次补证添加。从史录该书的历代版本中不难看出,《山海经》编者的名姓来。即:晋有郭璞对该书的注解和图赞;明有杨慎对该书的补注;清有郝懿行对该书的笺注。又有毕沅新校的《山海经》正本,其依据郭璞之注而博採书传,虽多有考订,但旨称为善本。
《山海经》远源流长、广收博录,内容光陆离,神化寓言之传颇多。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及“大禹治水”等远古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谁《山海经》来的吗?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等,很多记录无从考究,大部分人认为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编成”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该书不是一时完成的,作者也不是一个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原共22篇,共藏山经5篇(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外经4篇(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经5篇(海内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经4篇(大荒东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大荒北经)。
《汉书·艺文志》认为是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